我18岁时就认识飞猪了,那年它正好改名北极圈内的极光音乐会跨越冰封海洋照亮了我。后来多番缘分使然,我一步步靠近这个行业,也一直对飞猪这个名字有天然的好感。每一年我都或多或少地关注、了解着飞猪的一些动作,17年的未来酒店、18/19年的神秘旅行、20年的卢浮宫直播和随心飞产品,这些我都记得。而我们真正缘起是 21年7月,我看到飞猪的《好久不见》宣传片,那时旅游行业停滞,人的情感却汇聚到前所未有的浓度。每个人都盼望着生活秩序的重新建立,自由、活力的精神状态苏醒过来。在这样的心境下,我被片子深深的打动,它让我感觉到,飞猪就是这样一家能给人带来希望的公司。一股潜在信念牵引着我,虽然校招的简历都还没开始投递,但我就是能感知到,飞猪会是我将要入职的公司,如今算上实习,我来这里工作已经两年多了。而从我关注飞猪,已经有了快八年近期回看这个宣传片,还是如当年一样感慨到落泪。但除了触动,很多场景也变得熟悉又鲜活了起来。我去了片子提到的不少地方,看过了人声鼎沸的比赛,做了里面提到的酒店的会员业务。我从原来的观众,变成了融入这个片子的从业者。最近眼前仿佛经常浮现这一路上认识的各位飞猪同事。每个人都个性鲜明,如同一簇簇烟火,划过我刚刚打开的新世界。很多人在工作间隙问过我,为什么从北京来杭州工作。但大家工作繁忙,我其实也没给出过最全面的回答。对我而言,客观因素是秋招时这是我最感兴趣也最有价值的 offer;主观因素是我想找个全新的地方,看看自己在没有过往声音左右的地方,是个什么样的人,想过/能过什么样的生活?目前的探索成果我还是非常满意的,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了解了自己适合以什么模式来休息汲取力量;过往我是“适应”心态,现在我可以“选择”;认识到人的多样性与相似性,提升了自我真实状态的流露、角色转换的理解;发现原来习以为常的、甚至忽略的、觉得束缚的,恰恰是宝贵的、需要被珍惜的在工作方面,我对产品经理岗位最初是有满腔热忱,现在也初心不减半分,但是我喜欢的可能是抛开所有外界条件后这个岗位的底色:对用户需求的探索,设计产品功能的打磨,落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所以能有这个职责共性的工作,我应该也是喜欢的 。我需要的是在相对WLB的工作节奏中,我喜欢的是在温暖和谐的职场氛围中。能早点上班 早点下班 作息健康。工作里分工明确,尽量不用多方拉扯;下班后能全身心投入个人生活,可以多些时间回家吃晚饭,平时和我的家人朋友经常见面。虽然这种理想状态可遇不可求,但是现在我明确我有此需求,且不愿放弃追寻。是什么时刻促使做出离职的决定呢?我想不是很多工作中看起来重要的转折时刻,不是加班到很晚很疲惫的时刻,不是辗转纠结难受郁闷的时刻,而是很多平静、平常、与工作看似无关却又息息相关的时刻。是饭后遛弯回来看到很多人在门口独自抽烟,看他们等会还要走回这座大楼的时刻;是旅途回国飞机着陆时,感叹还是回中国踏实,但一出机场大门又觉得自己在漂着的时刻;是带着工作的思维惯性,周末玩乐但精神也放松不下来的时刻;是想到要离开飞猪了,不再有任何舍不得情绪的时刻;是最终决定要离开飞猪了,又开始有舍不得情绪的时刻。这一路的颠沛流离,句句不轻易。也许是这样的不轻易,却总算配得上我对飞猪真挚付出的感情。就是在今天,此刻。我感知到自己和飞猪真的缘分已尽了。缘分是什么,漂泊感源于什么,安稳感源于什么,可能也给不出很好的回答,但至少我知道 我在这里 在公司 在杭州 我的身体和大脑很少有时刻是完全放松的,我随时保持着准备被唤起的“待机”状态,无法真正“关机”。肯定也想过,要不要再等等,再等等更好的时机,可是这些等待都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幸福,而幸福是不需要等待的,就在今天,此时此刻,它来了,它敲门,我答应。旅游行业最美的不是“景”,是“情”,是“心境”,是启程时的新奇与探索,也是归家时的安全着陆感。在飞猪做的产品功能,就像在公共涂鸦墙上画了一些,这些笔触会随风吹日晒渐渐模糊,也会被后来的人继续描绘补充。但一幅幅画面在此时此刻真实存在过真实而动人地永远保存在我的记忆中。我希望做有温度的产品,给人带来幸福感的产品(或其它工作)。而我自己,也需要持续的滋养和陪伴,才能有力量守护住这份温暖和希望,如有余力也希望能照亮他人。近来在飞猪的工作以及在杭的漂泊感,让我愈发感觉“风萧萧兮易水寒”,路漫漫终行至此,无需回首,因为我已无任何遗憾和留恋。我从来没有后悔过来杭州,也从来没有后悔过来到阿里飞猪做一名产品经理,希望我做的产品功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也能发光发热。想要的未来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来,而此刻,亦是我想定格收藏的此刻。过往千千万万次的预演,最后都轻如鸿毛,感恩短暂相伴一程,祝彼此未来都平安顺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